近几天,我省开始陆续对一批下岗职员、农民工进行家政培训,共培训1400名职员。家政培训弥补了我省对家政职员职业技能培训的缺失,使我省向家政行业规范化职业化迈进了一步。业内人士提出,针对现在我省保姆市场的供需矛盾,家政服务急切呼唤“保姆职业化”的到来。

供需矛盾日益显著

近两年,我省海口、三亚等地的家政市场常见存在着供不应求的问题。

一方面,在数目上,家政职员少,尽管近两年保姆薪资在不断提高,但不少人因家政服务工作不规范,不想从事或者长期从事保姆工作。“在海口,来找保姆工作的100%都能就业,市场上家政职员提供不足。”海口大嫂家政负责人说。

三亚瑞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,三亚这两年一直存在保姆供不应求问题,尤其是在冬天,很多“候鸟”老人来三亚,保姆需要量增多,市场供需矛盾愈加明显。

其次,在水平上,家政职员常见未经过合法培训,好保姆很难找,不少雇主很难找到认可的保姆,总是频繁换保姆。

职业化管理缺少

“家政业存在保姆荒、频繁换保姆等问题,其背后的深层缘由其实是家政行业缺少职业化管理。假如实行职业化管理,这类问题将能迎刃而解。”不少业内人士和市民纷纷对家政市场发表这一怎么看。

所谓职业化,简单地讲即是一种工作状况的规范化、规范化、规范化,其作为一个行业,有社会地位,受尊重,从业者拥有肯定的素质。

早在2000年,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将“保姆”这一行当正式界定为 “家政员工”,家政服务作为国家的正式职业,并纳入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规范管理。现在国内一些城市已在陆续探索实行对家政行业的职业化管理,并已初显效果。

在职业化方面,我省现在不少家政职员不拥有职业素质,也未在权益保障等方面予以职业化管理。